编者按: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早在20多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对文化就有着深刻的思考与实践。《求是》杂志2025年第15期刊发了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文章《“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文化理念与实践》炒股杠杆配资,从十个方面介绍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与实践探索。本期和您一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文化理念与实践之九: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的人民立场。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推进文化大省建设的鲜明价值追求。
2005年7月,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自部署推动实施文化保护工程,实现浙江文化遗产和民族民间艺术的积极抢救、科学保护、合理利用和有效管理。图为2024年9月14日,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衣锦街经过综合整治后重新开街,举行国风主题巡游活动。 浙江省委宣传部供图
习近平同志在深入调研中发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和闲暇时间的增加,全省文化消费需求得到了更大的释放,而浙江文化产品不论是总量上还是质量和结构上都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他深刻指出:“我们的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实现好人民群众文化权利。”2003年7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主持召开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大省建设座谈会时鲜明指出,“加快文化大省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我省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在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的报告中,习近平同志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牢牢把握的指导思想、本质特征、根本方向、工作方针、重要任务、基本要求、内在动力和最终目标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强调其价值指向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
针对当时基层特别是农村、山区、海岛的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匮乏,对文化需求特别迫切的情况,习近平同志始终坚持眼光向下、重心下移,把基层和农村文化建设作为重点,努力兼顾不同社会群体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让全社会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习近平同志强调“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着力点要放在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上,放在基层特别是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上”。
在习近平同志的推动下,2004年9月10日第七届中国艺术节在杭州拉开帷幕,这是浙江承办的前所未有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国家级艺术盛会,并且首次将群众文艺活动汇聚其中。其间,全省各地举办了600多项群众文化活动,真正实现了“让艺术回归人民,让人民享受艺术”的宗旨。习近平同志亲自谋划推进“钱江浪花艺术团”建设和发展,要求持之以恒,积极推广,搭建文化服务基层的平台,把更多的精彩节目送到基层乡村,进一步满足基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这些重要论述和实践,始终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彰显了鲜明的人民立场。
更多内容,详见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文章《“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文化理念与实践》
(策划:周昭成 许文嫣)炒股杠杆配资
冠盈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